半岛官网2024年体育场馆典型案例 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类典型案例——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湖东核心地带,占地60公顷,总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是多功能、综合性、生态型甲级体育中心。中心建设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服务配套中心(含商业设施和运动员酒店),四个单体建筑围合成一个敞开式的景观园林。苏州奥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于2018年成立,负责场馆运营管理。自2018年10月全面开放,已运营六年,在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等方面成果显著。
作为苏州体育文化地标,融合体育竞技、休闲健身、商业娱乐、文艺演出等功能,可承接国内外大型赛事,为市民提供高品质运动健身场地,推动苏州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助力体育产业与城市品牌建设。
1.构建四层智慧化管理平台,确保服务高效运行。苏州奥体中心通过搭建运营管理层、智能集成层、设备管控层、基础设备层四层智慧化管理平台,构建30个智能化集成系统,确保场馆开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制定91项制度规范,保障运营有序进行。通过《日常运营场地管理制度》《场馆运营管理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等91项制度规范,确保场馆运营有章可循,服务细致入微。
1.优化大众健身设施,提升运动体验。对篮球中心、户外足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等进行改造,安装空调系统、翻新人造草坪、更换地胶等,改善运动环境,提升市民参与体验。
2.升级赛事演艺设施,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翻新体育场跑道及照明系统,改造体育馆主席台移动座椅,提升场馆办赛办演的整体形象,确保赛事演艺活动顺利进行。
3.建设市民友好设施,满足特殊人群需求。打造科学健身指导站、儿童友好体育设施,升级无障碍设施,为青少年儿童、残障人士等提供专属运动空间,确保便利使用和运动体验。
4.推进智慧化升级,提升管理效率。引入户外场地无人值守进出系统、游泳馆自助服务终端机等智慧化设备,升级停车系统,缓解停车难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1.坚持公益属性,扩大服务覆盖面。体育场、游泳馆及室外健身场所实行低免收费,门球场、儿童游乐园等全区域免费开放,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各场馆免费预约开放,惠及广大市民。
2.提供公益培训课程,服务市民多样化需求。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壁球等公益课程81课次,免费服务市民超3000人次,举办多场公益活动、公益培训、体育赛事,积极推进场馆信息化建设。
1.打造“一站式”智慧化服务平台,提升便捷性。整合区域体育场馆预定资源,打造“苏州新时代全民健身预定平台”,实现订场购票、充值、停车缴费等“一站式”智慧化服务功能。
2.完善观赛体验,解决市民出行难题。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开通精细化地图、场馆VR可视系统,与轨交公司、公交公司对接,在大型活动期间开通专车接驳和延长轨次,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1.打造“苏奥培训”品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半岛官方网站。通过“课前审订计划、课中教学考核、课后教学研讨”三步走教学管理流程,开设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培训项目,全年培训学员达10万人次。
2.拓展新兴时尚体培项目,丰富培训内容。引入儿童体适能及跑酷培训,拓展体育培训新市场,与学校合作输出体育培训服务,全年服务学生人数超1000人。
培育“苏州奥体杯”系列赛事,提升场馆影响力。重点打造“苏州奥体杯”长三角青少年游泳挑战赛、“苏州奥体杯”百企羽毛球挑战赛,吸引长三角区域42家场馆、协会和俱乐部参与,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
引入智能自助点单系统,推出限量版运动主题咖啡,结合体育收藏品打造文化氛围,举办羽毛球挑战游戏等体育文化活动,强化品牌与体育产业的关联。
1.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服务覆盖面扩大。2024年场馆人流量达800万人次,消费人次达220万,顾客满意度达97%,公益开放和培训课程惠及广大市民,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2.赛事演艺活动拉动区域经济,创造显著效益。2024年举办363场赛事演艺活动,累计观众人次达127.6万人次,外地观众占比84.24%,直接经济效益47.71亿元,间接经济效益97.8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6,012个。
3.品牌赛事与活动影响力扩大,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苏州奥体杯”系列赛事和重量级赛事演艺活动,提升苏州城市综合实力和现代化形象,推动冰壶文化等体育项目的传播。
4.智慧化服务提升管理效率,优化市民体验。通过智慧化管理平台和“一站式”预定平台,提升场馆管理效率和服务便捷性,市民满意度持续提高。
5.体育培训品牌成果显著,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苏奥培训”品牌全年培训学员达10万人次,等级测评1050人次,与学校合作服务学生超1000人,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
6.自营咖啡品牌增强用户体验,提升品牌形象。“奥咖啡”品牌通过智能自助点单系统和体育文化活动,增强顾客满意度,强化品牌与体育产业的关联。
1.智慧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确保运营高效。通过构建智慧化管理平台和制定详细制度规范,确保场馆运营有序进行,适用于公共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升级。
2.优化全民健身设施,提升市动体验。通过改造大众健身设施、升级赛事演艺设施、建设市民友好设施,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适用于公共场馆的设施优化。
3.坚持免费低收费政策,扩大服务覆盖面。通过公益开放和公益培训课程,惠及广大市民,适用于公共体育场馆的惠民服务推广。
4.打造“一站式”智慧化服务平台,提升便捷性。通过整合区域场馆资源,打造智慧化预定平台,提升市民服务体验,适用于公共场馆的智能化服务升级。
5.创新体育培训品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通过“苏奥培训”品牌和新兴时尚体培项目,拓展体育培训市场,适用于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推广。
6.培育自主IP赛事,提升场馆影响力。通过打造“苏州奥体杯”系列赛事,吸引长三角区域参与,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适用于公共场馆的品牌建设。
7.首创自营咖啡品牌,增强用户体验。通过智能自助点单系统和体育文化活动,增强顾客满意度,适用于公共场馆的品牌创新与用户体验提升。
下一期《中国体育场馆》正在编制筹备中,欢迎各会员单位踊跃投稿,共同开展行业研究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